要高度警惕新闻报道中的陷阱

      昨天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在地震发生以后,中新社四川频道马上发布了一条虚假新闻,这条新闻说,昆明市民在地震前67秒收到了预警信息,而事实上没有人收到类似的预警信息。本地一些新闻网站和微博,在没有进行核实的情况下就转载了该条新闻,引发了社会舆论哗然。事实上,这条所谓的预警信息是由成都的一家地震研究所发出,他有一个限制条件就是必须使用它研究所开发的手机软件客户端,否则无法接收到预警信息。经过查询,该软件在百度上面的下载数量仅仅九十多万次,也就是说,安装了该软件的人不多,昆明安装该软件的人更少。用这么少的人,来代表”昆明市民“四个字,显然是不够格的。经过再次的检查,可以发现,这家研究所在每一次地震以后都会发布类似的新闻,而且发布的新闻来源,均是中新社成都或四川频道,也就是说,在成都,有一些媒体与该研究所有合作关系,只要地震后,就马上发布该所所撰写的通稿,以新闻的形式做广告,也就是俗称的软文,

      从技术上说,此后研究所的技术具有先进性,但是,真正实现预警,并且让市民所接受到,还有很大的距离。即使是提前67秒接收到地震信息,对防震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因为其原理是,离震中最近的地方,接收到的信息时间短越短,离得越远的接收到的时间段越长。也就是说,震中景谷县能接收到的预警信息几乎为零,稍远的地区,可以达到几十秒,到达昆明的可以达到67秒。67秒从字面上看,的确是比较长,但这个时间是与距离相对应的,也就是说,本来破坏力最大,最需要,防范的地方,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距离较远,危害较小甚至完全没有危害的地方,却能接提前足够多的时间,接收到预警信息,但这种预警信息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因为地震波到这里已经没有危害了,

      另一方面,媒体虽然与企业有合作,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撰写稿件,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却也有一定的危险,特别是在一些专业领域,记者没有实地采访报道,仅仅依靠企业的新闻稿件或通告软文,就撰写并发布新闻,可能引发比较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不一定是记者所能掌控的,比如昆明此次的67秒预警事件,就引发了云南本地市民的反感,撰写的记者则受到了名誉上的影响,直接背负上了造谣的骂名。如果遇到更加紧迫的公共性事件,其影响可能会更大,需要引起媒体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jingti

微博与微信的斗争

    长期以来微博和微信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微博以公开出众,微信则以朋友圈而闻名。甚至有一段时间微博被微信打压,被迫收缩,有人都说微信是微博的终结者。而微博最新的客户端已经支持群功能,可以群聊,可以发布类似于微信朋友圈的群微博。从表面上,看微博的群功能越来越像微信。
    谣言一直困扰着微信,因为朋友圈都是认识的人,所以在谣言的自律上,几乎没有人能够主动指出别人发布的是谣言。而微博是公开的,所以谣言很容易就被人指出。这在一些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上尤为明显。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微信比微博更为私密,所以,对个人,使用微信比微博就更安全。特别对公职人员而言微博晒东西很容易出事,而微信朋友圈则比较安全。所以就形成了另外一种局面:通过微博来了解信息,通过微信分享自己的生活。
    当然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是一种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二者都属于技术创新的成果,也对我们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希望技术进一步创新,带动社会的进步。

image

为什么云南高考成绩不如外省

    云南高考成绩普遍比外省低,特别是比起中东部一些省市,分数差距很大。同时省外高校也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新入学的云南籍学生分数都偏低,但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后普遍成绩都能大幅度上升。为什么云南高考不行?
    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我们习惯于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常见的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教育质量低,就是老师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强;另一种是环境说,也就是因为云南海拔高,空气中氧含量不如平原地方高,所以对智力有影响(大概意思就是人天生笨,没办法)。这些传统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个人认为依然无法解释为什么云南考生总体成绩不如省外。
    本人高考高出当年云南文科重点线30多分,然后以全班倒数第一的成绩进入中部某高考强省的大学,同班同学的成绩要是拿到云南,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北大清华的角色。一个学期后,倒数第一混到了中等。通过与同班同学的交流、分析,以及这些年媒体披露省外高考的情况,个人认为,云南高考成绩不如外省,第一无关海拔,因为影响微乎其微,第二与教学质量关系虽有,但不是决定因素,云南学生高考成绩差,除了教学水平不高,最关键还是在信息和规则上输了。

Continue reading ‘为什么云南高考成绩不如外省’ »

微信交易不合法?NO!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说微信不是合法的网络交易平台,上面的销售也不受法律保护,消费者将面临维权困难的境地。该报道引发了网友的普遍关注,经查询百度,有26个网站转载了该报道。网友们一时纳闷起来,用个微信,怎么一夜之间就成违法分子了呢?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有关士,人家说:NO!

    据有关人士介绍,微信作为新型社交工具,现在有几亿的用户,覆盖面非常广。与历史上出现的其他沟通联系方式一样,微信也是一种人和人沟通联系的方式和手段,与信件、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的性质是一样的。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主要是微信用户之间一个双向的展示平台,把朋友圈作为销售的平台,其实主要功能还是向朋友展示产品,这与普通的广告平台还不同。

    关于微信销售是否合法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个问题。微信是由腾讯公司提供的服务,其本身并不涉及合法与否。微信软件是合法的,微信服务是合法的,通过微信传播的信息只要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及注册时与腾讯达成的协议,自然也是合法的。按照法学理论和我国法律的规定,公民个人的行为,只要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就是合法的。目前我国并没有任何法律或法规规定微信进行销售是违法的,所以也就不存在违法之说。 同理,不能因为犯罪分子通过电话进行犯罪,就把电话宣布为非法,那这样,我们的社会得倒退到原始社会。违法与否,是看其行为,而非工具。

Continue reading ‘微信交易不合法?NO!’ »

六成公务员有过辞职念头——假新闻是如何炮制出来的

      明天是情人节+元宵节,还是新闻从业人员重考记者证的日子。在大家都忙着备考的时候,正好有一条流传非常快的假新闻出炉。咱不妨以此假新闻为例,再次分享一下这条假新闻是如何炮制的。 2014年2月13日的河南商报以《六成公务员有过辞职念头》作了报道,宣称有六成公务员有过辞职念头。报道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sb/html/2014-02/13/content_1026239.htm?div=-1

      这个标题可非常唬人,哇,有6成的公务员都有过辞职念头,这可真是大新闻啊,赶紧点进去一看,靠,假新闻嘛。

      为什么说它是假新闻,主要是数据来源不靠谱,“河南商报记者分别向机关办公室、公安、教育、卫生、海关等部门的60名基层公务员分发调查问卷,得到的答案却有所不同。”六成公务员有过辞职念头,哪里的公务员?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记者并未限定明确的范围,而是随意性的发放了60份调查问卷,并依此作为数据依据,这样就带来几个问题:1.你统计的样本是如何确定的?2.你的调查方式是否能够保证收集到真实的信息? 从这点上看,这个所谓的调查本身就不符合最基本的数据统计要求。一个县、市、或一个省公务员有多少人?其中你调查了多少?能不能以占比极小的统计就能得出结论?从统计的角度上看,这种数据是毫无任何依据的。

Continue reading ‘六成公务员有过辞职念头——假新闻是如何炮制出来的’ »

如何整治入滇违法自驾车??

      今天我们说一个带有地域特点的话题,说说来咱云南自驾游的川、渝牌照的自驾车。虽然说,任何带有地域歧视的话题都是不对的,但如果我们换个思路,或许能够想想解决之道。

      如今私家车多了,大假来云南的外地车很多,作为云南人,我们当然是很欢迎的,甚至很自豪。但今年春节期间,那么多自驾车涌入云南,却出现了一些与美丽风光并不和谐的画面,其中令云南人深恶痛绝的,就是“川”“渝”牌照的私家车普遍存在的高速公路违规占用超车道、应急车道行车、超车不打转向灯、转弯不打转向灯、高速公路肇事后停车不打应急警示灯等行为,最为讽刺的,2月4日在玉溪-昆明的高速公路上同一地段发生多辆川、渝牌照私家车因为违规超车、并道导致的连环追尾、擦碰事故。

Continue reading ‘如何整治入滇违法自驾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