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说抗日战争打了8年,也有人认为应该从东北抗战开始,算14年抗战。后又不断有学者认为,当从甲午中日战争算起,由此上溯到明朝中日战争等等,最远至唐日白江口之战,共计1400多年,可谓“千年之战”。
汉光武帝时(公元前57年),倭国派使节入长安,表忠心,求归化。光武帝赐“汉倭奴国王金印”,此事后汉书有载,后18世纪金印在日本出土,印证后汉书所载。
在给倭奴国颁印的52年前,即公元前109年,位于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的古滇国派使入长安,汉武帝颁“滇王之印”。
倭奴国王印出土后,曾引发中日学者长期质疑,认为印太小,不上档次,为假。直到滇王金印出土,做工与倭奴王印相差无几,才让人确定为同时代作品。
滇王印大小与云南人爱吃的建水烤豆腐差不多。
如今的古滇国旧址,滇池开湖。
自公元前57前,汉光武帝颁印给倭奴国后,因倭奴国仍处奴隶制时期,能力弱,在600多年的历史中倒也规矩,专心当小弟,中日交往不多,倒也和平共处。
从汉至隋朝,中国朝代更替,而倭奴国也从奴隶制社会进化到了封建社会,生产能力和文化有了极大的提升,大概到了中国春秋早期的水平。
倭奴国开始想向外扩张,首当其冲的就是隔海相望的朝鲜半岛。正逢隋炀帝征高句丽失败,被唐抄了老底,于是高句丽、百济、倭奴国纠集在一起,打算趁乱灭了亲唐的新罗国。
高句丽不服大唐管辖,太宗李世民怎能容你,御驾亲征,在朝鲜半岛上反反复复打了几十年。到武则天立为皇后以后,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夫妻同心,决定彻底解决朝鲜问题,大军征讨。
公元663年,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
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倭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倭军被杀或溺死。
白江口之战中,唐军已多年征战,装备精良,保障有力,经验丰富。而倭军刚跨入封建社会,由渔民农民组成的军队乘坐落后的捕鱼小船对抗唐军的坚固战舰,完全被碾压,对倭国人内心的震撼无比强烈。
战败后,倭国人躲在岛上惶惶不可终日,担心唐军攻占日本岛。而对大唐而言,这只是与土匪的一场普通战斗,值不得为了群土匪去渡海作战。这也错过了收复倭奴国的最好时机。
虽唐军放过了日本岛,但倭国人一直对高度发达的唐军感到畏惧,躲了几十年,后觉得躲也不是个办法,在武则天掌权后,派人入长安求归化,并表示愿意跟着大唐好好学习,并表示大唐天子看见的太阳也是从倭国那升起的,倭国与大唐是一家人等等,为表忠心,更国名为“日本”。
武则天心情大好,准了。于是倭国对外改名“日本”,意为大唐太阳出来的地方,与其他东亚国家交往时显得身份高贵,但对内仍称“倭”,后来才全部更改为“日本”
从公元663年白江到1271年的600年间,日本都不敢打朝鲜的主意。后元世宗两次东征日本,均因台风而败,小日本开始得意忘形,开始小规模侵扰中国大陆,后于明朝万历年间试图一举攻占朝鲜。明朝被迫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抗日援朝战争,最终将日军全部赶回日本岛。
小日本记恨几百年,终于通过甲午战争、东北战争向中国大陆进犯,至直1945年被赶出大陆,但至今仍占领我钓鱼岛等岛屿,并持续打朝鲜半岛的主意,持续千年的中日战争,仍未结束。
